4月27日消息,觸寶是一家有些書卷氣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無論創始人的氣質,公司做事風格,還是觸寶旗下產品的調性,都顯得簡單和樸素:精英文化,憑產品和技術說話,其他留給市場檢驗。一句話,觸寶根本不像是那種野蠻生長、殺伐決斷的公司。
可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創業上升期遭遇海外行業巨頭 Nuance 發起足以致命的337侵權訴訟時,選擇與巨頭正面迎戰。觸寶在歷時一年后取得完勝,成為中國第一例軟件產品 337 調查勝訴案。
觸寶成立初期,核心的產品是觸寶輸入法,這款輸入法面向海外市場推出后,迅速獲得了大量用戶和手機廠商的認可,觸寶的營收和用戶量也隨之上升。
圖:觸寶
2012年是觸寶發展的關鍵一年。這一年,觸寶獲得了來自高通的大額訂單,全年營收接近3000萬人民幣,同時還獲得了一筆1000萬美元融資。也就在這一年,行業巨頭 Nuance 對觸寶發起了攻勢。
當時的 Nuance 正在走向自身的巔峰(盡管現在風光不復當年),在輸入法、語音識別等領域,Nuance背靠蘋果、三星等大客戶,擁有絕對的霸主地位。Nuance 的競爭法寶之一,就是不斷對新的競爭者發起專利訴訟,力求在壓垮對方后進行低價收購。
這種策略一度行之有效。之前10年,Nuance 曾起訴 8 家公司專利侵權,最終收購了一半以上的被訴公司;而這期間的 Nuance 整體收購數量接近 50 家。
Vlingo 是其中一家。這家公司的 CEO 曾表態說,“和 Nuance 競爭就像傳染病一樣,我們在和他們的直接競爭中處處領先,但就當你認為生活充滿了美好時,呯!好日子就這樣結束了?!?/span>
很多公司都難以抵擋 Nuance 的攻勢,觸寶面臨同樣的難題。據觸寶 CEO 王佳梁介紹,Nuance 覬覦收購觸寶已久,但報價未被觸寶接受;而當觸寶拿到高通的訂單后,Nuance 終于坐不住,向主管337調查的 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訴訟,指控觸寶涉及 5 項專利侵權。一旦侵權認定成立,觸寶將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也將一并失去已有的主要客戶。
圖:觸寶辦公區的專利展示墻
經過考量,王佳梁決定應訴,最直接的底氣來自于觸寶的知識產權儲備。自創立起,觸寶就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甚至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經開始申請相關專利;而在創業之初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觸寶依然每年投入數十萬資金用于知識產權維護。
針對 Nuance 提出的具體指控,觸寶有信心打贏這場官司。當時觸寶辦公所在的紫竹科技園,聯合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一同為觸寶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支持和幫助。
根據與相關專家及代理律所的溝通,觸寶迅速決定對所涉專利進行逐個擊破,依據觸寶自身專利準備應訴材料。與此同時,觸寶向上海一中院提起訴訟,反訴 Nuance 侵犯觸寶專利。
一輪交鋒后,ITC 很快下達速裁令,認定觸寶不構成侵權。自此觸寶取得這場官司的完勝。
訴訟期間,商務部對此案保持高度關注,兩次造訪觸寶辦公室給出指導建議。觸寶勝訴后,此案也入選國家商務部成為經典案例。
長久以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頻頻遭遇專利戰,“337調查”更是令很多企業聞之色變。觸寶此戰的勝利,不僅為自己贏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促使觸寶更堅定地將知識產權視為戰略資產。如果不是在創業早期就注重知識產權投入,很難想象觸寶會有勇氣迎戰 Nuance 。
可以功利地說,在面臨“專利大棒”的打擊時,知識產權首先是自保的利器。王佳梁表示,創業公司想要參與市場競爭,勢必需要注重知識產權積累。一旦知識產權缺失,輕則在競爭中束手束腳難以施展,重則隨時可能面臨死亡;而在自保的基礎上,公司應該進一步將知識產權整合為戰略資產。
聲明:本文系本網站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